作者:岡田尊司(OKADA TAKASHI)
出版者:時報文化
初版:20140905
一九六零年生於香川縣,是精神科醫師、作家。醫學博士。
自東京大學哲學系退學後,轉念醫學系,畢業於京都大學醫學系。京都大學醫學研究所醫學科修完課程。
現任職於京都醫療少年院、山形大學客座教授。站在邊緣性人格障礙、發展障礙的治療最前線,以臨床醫師的身分面對年輕人的心靈問題。
主要著作有:
《邊緣性人格障礙》、《悲傷的孩子們》、《腦內汙染》、《亞斯伯格症候群》、《不要說是發展障礙》、《依附障礙 帶著孩提時帶傷痛的人》
等暢銷書。
此外也以作家小笠原慧的身分活躍。作品有曾獲橫溝賞的,《DZ》、《掌中的蝴蝶》、《你是否聽見風的聲音》、《生還任務》等。
你是否有「母親這種病」嗎?:
1.你是否容易產生自我否定的想法?
不被父母所愛,不被認同的受傷心情,不知不覺間在心理轉變為自我否定的烙印,持續威嚇著著當事人。
2.你是否一直扮演「乖寶寶」?
看對方臉色,行事得會想討好對方。有時為了配合對方的狀況,甚至損害自己的利益或生活,也要用盡心力。
3.你是否總是遇人不淑?
沒有看清楚對方,為了排解空虛只求短暫的滿足。不懂得怎麼撒嬌,無法對可以撒嬌的人撒嬌,一不小心就會求助於最危險的人。
4.你是否總愛追求完美?
如果自己的義務和理想不能完美實現,就會覺得自己沒有價值。於是為了獲得認同而不顧一切的努力。
5.你是否總是缺乏安全感?
一點小事就容易覺得受傷、容易感覺到強烈不安。只要有一點感覺被拒絕、否定,就覺得自己是一個沒價值的人。
6.覺得自己容易受傷、並老是過度反應?
覺得被傷害、被迫犧牲的總是自己的這種想法太過強烈,以至於不由得就會過度反應。容易被憤怒的情緒占據。
不論是有自覺,或是刻意逃避,母親這種病都會在不知不覺當中侵蝕他們的人生。
由於這個緣故而為那不知所以的痛苦、空虛感、自我否定感感到煩惱的人並不在少數。
許多人不知道究竟為什麼要這樣折磨自己,而在當中掙扎著。
為了避免失敗受傷,所有的事情都不去認真面對,也不跟他人建立坦誠的關係,
只是消極地過著自我的人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過著行屍走肉的日子,在無形當中自認為自己就是這樣的人。
總是看別人臉色、不說出自己真心話、遷就別人,以及老是扮演吃虧角色的人,也一樣不懂為什麼自己只能這樣活著。
與母親關係不融洽,覺得沒有什麼意思的人,也會覺得這不過只是跟母親的關係而已,
只要將自己與母親切割開來,就一點問題也沒有了;甚至,覺得這個問題根本很無聊,這麼想的人也不少。
不少人覺得,跟父母的關係是不需要拿出來討論的問題。
就某種意義上來說,這麼想,是為了保護自己,不讓自己更加失落、受到更多的傷害。
然而,若不幸的,母親的心思被其他的事情所占據,因為各種狀況無法親手照料年幼的你,那麼你們之間的關係就容易變得不穩定。
由於這個特別的時間,不只是身體,也是形塑大腦與心靈無可替代的時期。
因此它的影響,不只及於你的人際關係或精神壓力的敏感度、對孩子和異性愛的方式、精神上的健康,
甚至對你的身體健康、壽命,還有老化的程度都會有影響。
就連神經纖維的傳導或受體的數量這種大腦分子層級的構造,都會因為那段時間你有沒有和母親一起度過,有沒有獲得良好的照料而有所影響。
一直都和母親一起,受到她的安撫、照顧下長大的小孩,因為自己一直都有人愛,受到保護而能獲得安全感。
這不只是心理上,也會和生理的體質結合。和母親的情感穩定的人,對精神壓力的承受度較高,也不容易憂鬱。
然而,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如此幸運。
剛出生的那段,即使只是和母親短暫的分開,大腦的構造也會產生差異。更何況長期不在身邊,
或者是母親有什麼狀況無法擁抱或照顧新生兒的話,其影響之大更是無法估計。
這樣的孩子一生將會都被懼怕不安、不容易與人熟稔、對精神壓力敏感、缺乏自信等原因糾纏,活得很辛苦。
並且,在幼年時期沒有好好受到母親照顧的人,將在自己成為父母之後,也容易有照顧不好孩子的情形。
母親這種病,和人的根本存在相關,它的影響大到在不知不覺當中會帶給人生重大的改變。
也正因此,這樣的人會一直執著於父母的愛。
那是因為人會本能地感到不足,覺得必須修復,所以不得不追求。
即使知道每一次的渴望都會造成傷害,然而還是不得不這麼做。
即使在毫無由來的痛苦中翻滾,也要掙扎著想辦法克服,那都是因為源自於父母的執著。
對父母的執著,會表現在想要治好母親這種病的潛在願望。
那既是一種痛苦,也是一個轉機。
只要你去追求,就有機會克服。
用含著濕潤模糊的眼眶望著手中被淚滴不停滴下沾濕的書頁
拿起衛生紙 用食指捻去即將被紙張吸取的水分
靠在咖啡廳透明窗的位置
感覺到有人拿著鑰匙要打開心中最深沉最沉溺 怎麼抵抗也拒絕不了
就在即將轉開鑰匙孔
幾十年都不曾打開甚至用假裝遺忘來否決這個一直都在心底的保險箱
居然還有酸楚.....
作夢夢到不停墜落無邊無際沒有地底的無力感
踩在天空步道被氣勢磅礡大峽谷吃掉膀胱的緊繃感
與相交往7年即將步入禮堂因小3被迫分離的悲泣感
跪在耶穌圖像面前不停祈禱流淚想念媽咪只有8歲的我.....
看到前言那段落 自以為從背包拿衛生紙會比眼淚掉下還快
羞怯卻也戒備似的把書本合上 僵硬的身軀傳導至眼球也不敢亂飄
低著頭皺著眉 心中喃喃自語:發生什麼事了?
於是深深吸了一口空氣 才閉下眼睛
從後腦黑暗的深處打亮了一道光 有個中年男人緩緩走來鼻子前
岡田先生帶著慈愛滿溢溫柔的對我說:妳找到自己的答案了嗎? 914。
一直到今天才得以敲打鍵盤記錄屬於我的母親病。
藉由五月 母愛五月
渴求的母親病 在擁抱中 也完整了